在去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曾公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传统汽车市场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会有80%的燃油车品牌将会进入“重整”阶段,实力好点的可能会转型成功,差一点的会被大企业兼并,糟糕的则会停产倒闭,其中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合资品牌将会受到较大冲击。
尽管在当时,还有不少人批评朱华荣的言论过于偏激,存在故意制造“焦虑”的嫌疑,但时隔一年后,恐怕已经没有人会对“燃油车品牌正在洗牌,合资品牌正在走下坡路”这一观点存在疑虑了。
根据乘联会于近期发布的《2023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上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从之前的35.8%已上升至49.7%,而曾经长期占据市场主力的合资品牌则从51.1%下滑至了35.1%且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相关资料图)
而这也恰好印证了朱华荣在当时的判断,中国汽车市场的确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合资品牌不再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在插电、电动车领域,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已落后于自主品牌。
从数据来看,去年有80%左右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来自自主品牌,其中比亚迪、蔚小理这样的一线新能源品牌,已成为了新能源车销售大户,而类似长安、长城、吉利等品牌也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且销量不错,反观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传统的日系品牌却在电动化转型中进展缓慢并出现了明显的销量下滑。
除了传统国产车企的竞争挤压外,类似恒大、小米、索尼等跨界造车者的入局,也加剧了汽车行业的内卷。
虽然门外汉没有造车的经验,但新能源汽车时代更加注重“智能化”的特点,使得这些拥有资金和技术的公司,能够从零开始,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反而是合资品牌的经营理念过于固化,不愿放弃利润颇高的燃油车产品线,致使他们在本该转型的节点没有及时跟进。
包括BBA在内的豪华品牌也是如此,此前奔驰油改电打造而来的“EQ”系列,因为产品质量一般,性能一般,价格太贵,而销量惨淡,这也说明除了车企之间的竞争外,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也不同往日,什么车好,什么车不好,大家都有了更多理性的判断。
所以对于现在的车企来说,要想靠着以前那种“忽悠式”销售来薅羊毛,显然已不可能了,这样的变化使得车企必须要面对更加“苛刻”的消费者,若产品无法达标,品牌自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比如去年宣布在华停产的广汽讴歌以及破产清算的北京宝沃、广汽菲克,还有近期被曝资不抵债的江苏悦达起亚等,都是在这场洗牌中败下阵来的品牌,而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咱们熟悉的车企消失在中国市场上。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并非坏事,毕竟留下来的,终归是更好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